据《bt365最新网址2016—2020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制定发展规划的现实依据
(一)“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校党委“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根据《bt365最新网址2011-201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bt365最新网址2011-2015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教师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协调发展为基本目标,针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需要,努力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1.人才机制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学校制定和完善了涉及干部考核聘任、人事分配等十余项相关制度,为优化人才使用和发展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学校实施了首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推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基本形成岗位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相衔接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岗位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效益得到提高,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
2.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以学科团队和平台建设为载体,推进和完善以天山学者、昆仑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为顶层,重点岗位和特聘岗位为中坚,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人才招聘、师资培训、学术交流为基础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队伍发展举措,师资队伍保持动态稳定,结构持续优化,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共聘任35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天山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主讲教授;教学、科研特聘岗计划累计受聘793人;学校现有教授132人、副教授311人,高级职称比例为44.83%;有博士学位者226人、硕士学位者548人,硕博比例为78.34%,另有在读博士178人;现有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478人;有国家级、自治区级专家学者25人,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项目25人。
3.管理队伍内涵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建设一支政治上强、懂教育规律、管理内行、能够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管理队伍为目标,努力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按照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通过交流、轮岗、培养培训等方式,管理队伍整体能力水平明显提升,结构明显优化,目前仅处级干部中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46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80.7%,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进一步改善,学校发展的后备管理队伍不断充实。
4.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学校按照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要求,不断优化服务队伍结构,完善职业管理,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创新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公共服务队伍。学校通过科学设岗实现服务队伍优化配置;通过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高了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增强了服务队伍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倡导服务队伍文明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对接自治区相关部门,努力为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打开通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人才队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校人才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1.人才队伍规模、层次与学校事业发展需求尚有较大差距。现有人才队伍规模难以满足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编专任教师数量增长受制于政策环境,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整合社会科技、教育人力资源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旗帜性学科带头人缺乏,高水平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人才总体数量不足;中青年学科梯队建设亟需加强,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职业生涯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宽,培养培训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人才队伍成长平台和空间相对不足,团队建设的作用有待发挥。从目前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来看,各类人才队伍成长成才的平台数量、层次和空间均显不足,团队建设对于稳定人才和事业留人的作用尚待发掘,合作机制设计上宏观政策和微观机制的协同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在国家和自治区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3.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尚需深入。高校原有的以“身份管理”为特征的人事制度体系所依赖的政策环境已发生改变,但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新型人事制度体系内涵建设仍在不断探索之中,岗位设置管理、绩效评价和薪酬保障体系尚待完善,部门绩效评价与岗位薪酬管理的衔接缺位;学校的各项人才管理运行机制需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进行宏微观系统的深化设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为主线,紧密结合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以高层次师资队伍为重点,统筹推进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队伍协调发展,为实现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紧密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急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先保障重点领域投入。
2.高端引领。重视高端人才对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引领作用,以高端人才为核心加强团队建设,最大限度地释放高端人才的效能,带动人才队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3.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作为学校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工作的基本策略,为提高人才效能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努力创造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环境。
4.协调发展。保证各学科、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有序推进,逐步形成“高精尖缺”“核心骨干”“基础后备”人才梯次配置;积极促进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队伍协调发展。
5.开放创新。立足开放发展格局,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网络,创新理念思路举措,深化人事综合改革,创设更具激励性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建有利于人才辈出的制度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按学生当量数和全职教职工数量,全校生师比控制在18:1以内,在编教职工数量控制在2200人以内;教学科研人员不低于教职工数的60%,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职教职工数的70%,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队伍不低于在校生总数的1%配备,教学秘书、科研秘书、研究生秘书等教辅队伍逐步实现专职化。通过合理控制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持续提升队伍能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高层次教学科研队伍、高水平管理队伍和高素质高技能服务队伍,为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和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具体目标
(1)师资队伍方面。到2020年,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专任教师总数不低于1200人;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大幅提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在编专任教师的45%;师资队伍中具有校外学历学位的比例达到70%左右,具有海外学历学位教育和其它学习经历的比例达到30%左右;高级职称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5%,教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5%。通过“千人计划”“天山学者”、“昆仑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选聘国家级、自治区级学科(学术)带头人60-80人,选拔20-30名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校内专家学者、核心学术骨干进入校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培养和造就各类国家级、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20-30名,培养和造就国家级、自治区级优秀学术(学科)带头人15-20名;培养和造就中坚学术骨干200名;培育一批创新团队进入国家级、省部级或校级创新团队(或创新群体)支持计划。
(2)管理队伍方面。以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管理队伍战略引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全面提升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到2020年,管理岗位专业技术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总体达到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80%,今后五年各类校内外政治和业务培训覆盖面达到80%,新增海外培训学习人员达到管理人员的20%左右(不含以往派出),建成一支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
(3)服务队伍方面。以提升职业素养、强化专业服务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队伍国际化视野。到2020年,教辅岗位专业技术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总体达到30%,专业实验队伍高级比例上限可按40%掌握。保持服务队伍基本规模稳定,优化队伍结构,深入推进服务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强化服务绩效满意度评价,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服务岗位专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80%;依托学校资源,积极探索服务队伍人才发展新途径,造就一批高技能、复合型、专家型的核心骨干服务人才队伍。
三、重点项目
(一)高层次人才建设“双百”项目
1.百名旗帜型人才发展计划。今后五年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智为重点,通过聘任、本校培养、推荐入选等方式,造就我校“天山学者”“昆仑学者”及各类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专家学者、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学术(学科)带头人等高端人才100人左右,切实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学科重点领域的建设,切实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现实贡献。
2.百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立足于区情校情,以吸引新疆本土优秀人才回归和引进国内国际高端人才为重点,力争引进具有国内名校学历或国际教育背景、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符合我校学科建设需要及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层次人才100人左右,加快提升我校人才队伍总体层次和水平。
(二)师资队伍优化提升项目
1.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计划。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今后五年招聘具有良好学科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博士毕业生100人左右;利用“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等多渠道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100名左右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使我校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达到既定发展目标。
2.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今后五年共开展5期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培训覆盖率达到80%;选派100名左右教师参加公派留学、国内国际进修、校际合作交流、国际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提高中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建立教师育人岗位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育人工作;优化教师教育工作体系,整合教师教育人才资源优势,持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素质和水平。
3.教师岗位绩效奖励计划。与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绩效评价和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相衔接,平稳对接教学科研特聘岗位制度及相关绩效奖励,实施教学科研绩效奖励计划。完善教学科研绩效评价办法,构建基于合作贡献率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考评体系,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科研贡献大的教学一线教师奖励力度,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4.科技教育人才资源拓展计划。学校支持以重大项目组、新兴交叉学科、各类创新团队等灵活多样的组成形式,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合作创新,支持联合校外科技教育人才合作攻关,建立500-1000名校外科技教育人才资源“蓄水池”,支撑学校人才发展。
(三)管理人才发展项目
1.管理人才国际化发展计划。继续实施管理人才国际化发展计划,今后5年派遣50-60名管理人员前往国外合作院所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管理经验,力争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准则,具有一定专业管理水平的管理人才。
2.管理队伍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分类实施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技术、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专项培训,有针对性的普及专业技能教育,覆盖率达到80%。完善管理干部岗位交流制度,加大管理研究项目的立项数和资金支持,实施管理研究及创新绩效奖励;支持有条件的学院与部门共建管理研究及创新合作基地,切实提升管理部门以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四)服务人才发展项目
1.服务队伍结构优化计划。明确人才队伍的目标定位和岗位细分,注重在实践中发掘和培养服务人才,遴选关键和核心岗位,借鉴和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依托学校资源,积极探索服务队伍人才培养新途径,与教育机构联合培养、培训服务管理相关专业工作人员,促进服务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
2.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分类开展服务人员素质与技能培训相关项目,深化服务管理培训、专业岗位技能培训,强化核心技术培训,推行“个性化”培训,今后5年覆盖率达到80%;进一步加强服务队伍入职培训、交流学习等项目的实施力度,重点加强实验队伍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专业资格证书与工作绩效结合的服务岗位专业技能评价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人才工作的核心战略地位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保证人才队伍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学校发展战略决策的首要因素抓紧抓实;加强人才战略管理,构建人才队伍建设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加强学校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具体落实工作, 切实发挥人才队伍在推动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二)创新人事制度,全面深化人事综合改革
创新人事制度,科学规划各类人才队伍的发展规模、结构比例及职能定位,实施多种用人方式并存的宽带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积极推进事业编制管理改革,积极推进“特聘制”、“协议制”等非事业编制用人方式;深入推进以机构和岗位设置管理、人员分类管聘、绩效评价管理为主要内涵的人事综合改革;适时启动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以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津贴和奖励性绩效津贴为主的收入分配体系,建立部门绩效评价、岗位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相衔接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机构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为一体的新型人事制度架构。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待遇
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切实提高人才引进待遇标准,解决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为学校中青年骨干创设终身学习的体制机制;秉承“多劳多得、多担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优化岗位绩效薪酬分配机制,激励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进一步完善体现“机会公平”的职位晋升机制和荣誉获得机制。
(四)以平台建设促人才发展,形成广泛创新合作空间
积极为搭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创造体制机制条件,围绕学科重点领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增强对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吸纳和集聚能力;改革团队绩效评价,加强创新团队培育,创新交流合作机制,形成广泛创新合作网络,为创新团队建设营造开放创新环境;推动建设纵向办学机构与横向研究机构相互协同的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学校与科研单位、行业企业、实务部门合作创新;支持以备案方式依据特定任务设立研究机构(不设行政级别、不占事业编制),整合社会科技教育人才资源,打破壁垒开放用人,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持续提升人才队伍竞争力。
(五)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健全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牢牢把握新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人才发展专项经费支持,重点保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的经费投入;逐年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比例,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预算,逐步提高人才引进、培养在总预算中的比例,确保各项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配套经费的落实;在重大建设和规划项目经费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开发;对各类人才培养经费实行项目化管理,制定经费使用条件,评估经费使用效益,适时调整经费投入方向,发挥资金杠杆作用,逐步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管理体系。
结束语
学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已经步入新的征程,人才队伍建设使命重大。我们要继续按照学校党委的总体工作思路,根据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大胆创新突破,创造性抓好落实,以优质的人文环境、一流的创新平台和完备的扶持机制,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年轻人才、留住有贡献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学校中长期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